平安警语:
偶尔尿床,与孩子心理压力大或过度疲劳有关。无论哪种尿床,家长都不要责备孩子,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。
没有不尿床的孩子。
——王大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著名安全专家
尿床可能是孩子在童年时期比较害羞的的事情之一,但如果家长正确的对孩子进行引导,这段时期就会很快过去。
当你家孩子尿床的时候你会怎么跟孩子交流呢?快来看看米拉的情况吧!
今日荐书《终于不尿床了》
糟糕!米拉尿床了!
妈妈把米拉尿湿的褥子晾在了外面。并且安慰米拉:“米拉,没事,昨天睡前你吃的西瓜太多啦,今天没事的。”
两只小雪狐走过,她们看到褥子上的印迹,窃窃私语笑着。
米拉的脸立刻红了,她跑走了。
第二天,天一亮,米拉醒了。
天哪!糟糕!又尿床了!
一只小驯鹿走过来,拉了拉米拉的手,“没事,我还尿过大鲸鱼呢。”
米拉放松多了,终于有朋友和自己一样了。
第三天,米拉尿床了吗?
没有小鱼!
也没有海豚!
更没有鲸鱼!
哦-米拉不再尿床了!
关于尿床,不是考验孩子,而是考验家长的智慧的时候。
大约有20%五岁大的孩子和10%六岁大的孩子还是会尿床。当发生尿床的事情时,孩子可能是最尴尬、也是最希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了。
那么,作为家长的你需要怎么做呢?
理解孩子的感受
任何一个孩子都期待父母的理解、接纳与包容:“即便全世界的人都说我不好,都不理睬我,我还有个家,我的父母能原谅我,了解我”。
希望我们为人父母的都可以值得孩子的这份期待。除了正向的夸奖、鼓励、关爱,也包括自己受伤、失意、不快的时候妈妈的抚慰、陪伴和支持。
比如当孩子尿床的时候,也许我们应该关切的说一句:“没事,孩子,这不是你的错,不用觉得难为情。”
比如:可以让孩子在吃完晚饭之后就少喝一点水,或是在睡觉之前多去几次洗手间;
你还可以使用塑料床垫,并在孩子的床边放一套备用的睡衣和被褥,这样万一孩子尿床的话,有干净的床可睡;
你也可以教孩子怎么换床上用品,或是怎么来洗裤子,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收拾自己造成的问题。
不要用责备威胁等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
责骂对于孩子控制尿床毫无作用,相反,会进一步引发孩子的恐惧和焦虑,进而加重这一现象。
严厉的责备,首先会让孩子感到害怕,导致孩子行为畏首畏尾,缺乏自信。这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与别人交往时充满自卑,敏感多疑,自我价值认同低等,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,严重的甚至可以毁掉孩子一生。
因为教育中,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,本来小事一桩却被家长扩大化,以至于给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。
其实,孩子对于尿床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毫不在意,他(她)天性中的羞耻心会让自己陷入紧张。所以作为父母更应该理解孩子,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,并且和孩子一起寻找好的解决方法。
下面这首儿歌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学习哦,也许可以更加轻松的解决孩子的尿床问题!
《睡个好觉胖乎乎》
小褥子,画地图,
夜里尿床不舒服。
尿尿学会叫妈妈。
睡个好觉胖乎乎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