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在读英语启蒙绘本过程中,遇到较长的英文句子时,孩子看得懂吗?到底要不要中文翻译?
只要选择了难度适宜的绘本,孩子是可以理解的。优质的绘本,图画已经表达了多一半的意思;再借助原版音频,通过语气、音调、音效(比如敲门声、风声、水声、动物叫声等)就能够理解大意了。
只要孩子没有强烈要求家长翻译,就不要翻译。孩子略有疑问,可以通过指读单词、指向画面,甚至即兴表演,传授给孩子大意。
当然,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——英文启蒙较晚,孩子已经中文植入过深,不翻译就哭闹、怨怒、强烈拒绝英文的孩子,也有很多。
这种情况也不必太过纠结,如果孩子要求翻译就翻译一段时间,培养兴趣和习惯才是最重要的。
为什么不建议翻译?
孩子天生是可以直接理解意思的,而不是先在脑海中翻译成中文,再进行理解。中文植入过深的人,才会有这种翻译的执念,认为不翻译成中文,孩子就不能理解。其实正是翻译才会导致英语学习中的“中式思维”。
学一种语言,就要做到用这种语言思考。简单而言,看到apple,直接脑海中浮现一个苹果,就是英语思维;而英文启蒙过晚或方法不对的人,看到apple,先在脑海中翻译成“苹果”,然后才知道是什么。
尤其是在英语表达时,脑海中先想出中文想说什么,再一个个句子“翻译”成英文,就会词不达意,磕磕绊绊,漏洞百出。
说到这儿,很多家长喜欢这样考孩子“苹果怎么说?猴子怎么说?”,这样很容易造成英语学习的“中式思维”。建议大家还是指着实物、绘本图片或画有图片的卡片问孩子,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